5G技术的应用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更优的智能网络服务,也勾连起重要的社会意义。5G技术应用将进一步重塑移动互联时代业已出现的新传播形态,也使得中国传媒业在宏观的传播环境如媒介系统构成和传播体制,中观的新闻生产与分发系统,以及微观的用户等层面呈现出新生态特征。
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不仅以更高速率、更大带宽、更低功耗和高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更多更优的智能网络服务,而且以终端多样、传输覆盖方式多样以及内容多样等特质联通万物。基于此,相较于4G,5G技术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场景。那么,对植根于一定社会文化中的传媒业,尤其是正在经由数字化转型而迈向融媒体的中国传统新闻业,是否会因传播技术更迭而产生业态与生态的变化,最终导致其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移和功能转化?
5G技术的传播功能与社会意义
根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推动成立的IMT-20205G工作推进组所编《5G概念白皮书》,5G的技术路线和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以此满足“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主要应用场景、业务需求及挑战”。[1]连续广域覆盖和热点高容量技术设计,保证了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和热点区域内数据传输的高速、连续和无缝的体验,大大提升了信息传输能力。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技术路线,则主要面向物联网业务,解决传统移动通信无法很好支持物联网及车联网、工业控制等垂直行业应用的问题。
但5G技术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第一,5G技术的应用意味着社会连接能力的极大突破。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是从机器的物理连接到信息内容的连接,再到人与人关系的连接,是不断解决“连接”的过程。[2]5G时代,个人、家庭、组织以及海量的机器设备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被连接在一起,一切自然物和人工制造物都有可能成为智能终端,而且可以实现信息的收发与交往互动。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智能化连接,将构建出一个端到端的生态系统,无物不连接、无时不连接、无处不连接的全连接社会成为现实。
第二,全连接意味着物与物、物与人关系的变化。在万物互联的全连接社会中,作为智能终端的个人、组织和物都成为信息节点,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建立起互联互通、如影随形的共生共在关系。这种连接关系,不再是传统媒体时代以固态的信息流动而连接的信息关系,也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而是终端与终端的关系。就社会意义上来说,是新型的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总之,人与世界将构建全新的关系。
第三,全连接和新关系意味着移动互联引发的技术融合进一步向社会融合推进。首先表现为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融合。“新技术传播网络连接了原来毫不相干的地理空间元素……实现了虚拟信息网络与实体空间网络的融合。”[3]其次是人与技术的融合。人工智能普及应用,加速了技术和人之间的互嵌,促使我们思考人及人的主体性这一问题。再次是传播的融合。万物互联使得任何终端都可生产、收发信息,因此传受之间、信息内容、传播环境都产生了融合。最后是社会各子系统的融合。人们的新型社会实践越来越集中在线上,使得原有的社会系统政治、文化与生活的分工架构无法满足新要求,需要用新的逻辑来重新构建。
第四,智能化、在线化构成人们全新的生活场景。在智能化、全移动、全连接的社会中,人们将生存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校园等构成的全新场景中。5G的技术优势还意味着人们“线上”行为与“线下”行为区隔的进一步模糊甚至消失。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以及人们生产和生活场景的变化,将开发、创造出众多区别于传统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价值。
400-068-0978
400-068-0978